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看Paycheck杂感

bPaycheck,据说是个很一般的片子。IMDB6.1,相当低了。因此下了很久就一直放在那里,昨天为了腾硬盘空间,终于想起来看了。

一边看一边感叹,同样是偶像明星,本阿弗莱克每部片子都口碑不佳,布拉德皮特却片片大卖,演技上也许确实布老帅哥好上那么一点,特别是夜访吸血鬼里面发挥的相当淋漓尽至,而阿弗莱克基本上就是个男花瓶,然而我还是觉得他们最大的差别是运气。如果布帅来演Paycheck这种商业片,一样也不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元素相当的丰富:主要的架构是时间机器,有铁轨逃生、飞车追逐、枪战等等,虽然陈腐,若放低期待,依然称得上惊心动魄。中国元素也很有特色,主角笨拙地转动一对有太极图案的健身球,女主角养了一池怒放的莲花。吴导还是不像李安那样,去拍同西方导演毫无分别的作品。

看了这么多科幻电影,最大的感触是,预设框架中,未来人类总是生存在一部巨大的政治机器中,像《1984》里那样。不是议会,就是军政府,或者,如本片中的超级企业,都控制了人的一切自由。不仅房子里到处是偷拍偷听的设备,而且人的异化达到那样的程度,以至于连人的生活本身都可以出卖。片中主角就出卖了他三年的全部记忆。我很怀疑人类是否注定要堕入那样不自由的境地。单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虽说有纳粹及列宁主义的高度集权时代,似乎人的自由总的来说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然而人类历史线性发展下去、人类状况不断变好的前景似乎相当黯淡,例如全球变暖就似乎揭开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一页。就人类自由程度的议题来说,毫无疑问各种可能用来控制个人生活的手段会一天天增加,例如由于通讯手段、武器、运输工具的发展,我们今天就不能想象今日中国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而席卷全国的可能性。由于技术的发展,存在这种可能性:未来有那么一天,我们就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全球议会,或是被割据的大公司所控制。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在1953年写下这部小说时,铁幕在欧洲大陆已经落下许久,苏联已经试爆了原子弹,他当然有理由作那样的担忧。然而在冷战结束、共产主义全球退潮的今天,我还是乐观的,我相信如果没有外星人的入侵,人类会享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因为人类没必要无缘无故的束缚自己。

因此,期待一个科幻电影,在其中,未来是自由主义的。

附注:
导演:吴宇森John Woo
原著: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编剧:迪恩·乔格瑞斯Dean Georgaris主演: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 - Michael Jennings   乌玛·瑟曼Uma Thurman - Rachel   阿伦·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 - Rethrick   科姆·菲尔Colm Feore    凯瑟琳·莫利斯Kathryn Morris类型:动作/科幻/惊悚 片长:119分钟级别:PG-13(动作暴力场面及粗口)发行:派拉蒙影片公司上映日期:2003年12月25日官方网站:http://www.paycheckmovie.com/

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妇女节与女人节、女性日

众所周知,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缩写IWD)。最近,政协委员张晓梅提案将其改为“女人节”。她说“在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其中‘妇’即有已婚女子、妻子的含义。‘妇’字从象形的含义来看为‘女子执帚’,本意为操持家务,从现在看来,显得气息陈旧,对女性有一定的偏见。现在,在人们普遍的认识里,‘妇女’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女人,年轻女人,特别是有知识的年轻女性多不会用‘妇女’代指自己。”(《新京报》)她的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从语义学的意义上说,当下“妇女”作为对女性的称呼,并不很令人舒服。“妇女”更多地是同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想起这个词汇时,会更多地想到琼崖娘子军、纺织女工等等,至少在当代中产阶级女性那里,这个词汇是不能够引起认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我赞成更改译名。
但是,我不赞成用“女人节”的名称。作为《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的张女士自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提出这样的建议,以突出女性的美、“女人味”。按这样的名字,IWD将成为一个情人节、母亲节的混合体,展示女性的美丽与魅力,展示母亲的慈祥,及妻子的娴淑。这就同这个日子的原义相去甚远了。
国际劳动妇女节(请允许我暂且使用原译名)的起源显然是政治化的。其背景是工业化浪潮之下,女性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恶劣的劳动条件。1857年3月8日,纽约市成衣和纺织工人发起了一次抗议活动。此后每年的3月8日,都有这样的活动,特别是1908年,纽约市15,000名女性游行,要求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及争取选举权。此后逐渐扩散向全球,并在此后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蓬勃发展。
如今由于收入、工作条件和政治权利的改善,美国的妇女节已经风光不再。事实上她们也不再需要这样一个特别的政治表达机会。然而在中国,现实情况远非像美国那么乐观。
新闻报道中关于女工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俯拾皆是,如“《女工连续加班54小时猝死》:去年年中阿英进了海珠区一家制衣厂做挡车工。进厂不到一个月,工厂为赶货,要求工人加班。从5月28日开始,阿英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次日凌晨一两点,连续4天工作了54个小时。第四天晚上,阿英觉得实在太累了,决定请假休息,晚上9点她离开工厂回到住处。当晚11点,阿英被发现靠在床上不能动弹,送医院不久后死亡(http://www.nxnet.net/guonei/2007-03/07/content_1306106.htm)”。又如“《女工怀孕被以无理取闹开除》:上海某机械公司一女工在怀孕期间被单位无故开除(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7/03-07/886034.shtml)”。因此,当代中国女性权利的维护任重道远,还远远没有到能够用美学、用商业来替代妇女节的政治意味的时候。作为商业女性的张女士,认为“女人节”可以促进商业发展,这一点不假,但是面对上亿还在机器前辛勤劳作的女工,面对正当权利时常被忽视的女性,是否略显铜臭了?
那么,“妇女节”这个名称带给现代中产阶级女性的不快如何消除?我以为,可以将其改为“国际女性日”,能够很好地显示这个日子的政治意味。(feminism即通译为“女性主义”)而且女性的说法更加中立客观,没有附带的封建思想特别是男尊女卑的思想。最后,“女性日”也比“女性节”要通顺,而且提请我们注意,这不是庆祝的时候,这一天其意义不限于放一天或半天假而已。其意义在于提醒女性时刻不忘争取、全社会时刻不忘保护,女性的权利。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再谈两会之李肇星记者会

“3月6日15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中国网)跟往年一样,这样的记者会总是有很多笑料。
一般来说,最多的笑料来自于中国记者所提的蠢问题。自然何为“和谐社会”是要明知故问的,虽说全国人民(或者说全国被政府雇佣的人民、和还在中小学苦苦挣扎的孩子们)都在学习和谐社会,一个国家级媒体的记者怎么会不知道?然而这个实在不引人注目,因为还有一条足可笑掉大牙:“[中央电视台记者]: ……还想问李部长一个带有私人色彩的问题。作为外交部长,您常年在外,我不知道您是否统计过过去一年在国外,包括在飞机上度过的时间?这个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去年一年中国外交的态势。”我没听说过哪个记者提问要补充阐述该问题重要性的,“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去年一年”央视傻冒记者的水平没有一点点的进步,依然像春晚那样给全国人民带来无尽的无奈和欢乐。李部长去年一年坐了多少飞机确实很重要,但是他老先生哪次出访央视不派记者过去?就不能算算加法?非要问这么一个傻冒问题,期望着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中国外交的巨大成就和李部长的鞠躬尽瘁?
中国记者问得蠢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一向高明的李部长在我看来却出了点丑。台湾记者问“……也是关于部长比较个人的问题,就是部长在台湾的知名度其实相当高,很多台湾民众对部长也很感兴趣,是不是可以请部长谈一下,未来如果部长您退休了,您觉得怎么样的人,比如在外在条件上或者人格特质上面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继续推动大陆的外交政策路线?”李部长可以看出是惊喜万分,有点飘飘然了,“你的问题使我深受感动。”“我觉得特别高兴的是你告诉我,在台湾有那么多人喜欢我,我希望你说的话是真的。我是非常喜欢我们的宝岛——台湾”。我实在没看出,感兴趣怎么就意味着喜欢。我对眼镜王蛇也很感兴趣,要是这么一条大家伙在我面前吐信子,我不吓跑才怪。李先生应该调查一下,在台湾究竟有哪个大陆官员受欢迎,也请大家帮我调查一下,如果真的有,请不吝赐教。

2007年3月5日星期一

说说两会

今年没有细看。没有电视可看就没有闲工夫关注这些每年没有太多新变化的东西。
然而还是有一些情况值得注意,今年的一大特点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吹嘘的文字少了一些,因为有些问题实在是很急迫了,在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宣传之下,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房价上升到无法承受、耕地占用十分严重、教育费用太高、环境资源问题都很严重等等,因此都必须拿出来说说。
譬如,全国未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不得不拿出来说说。因为这个目标实在是狮子大开口,谁都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单凭学雷锋似的节约材料是不能有很大的能耗下降的;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淘汰重化工业在中国这个世界的制造业基地目前也是不现实的;买车的人群还在不断增加。如何能够实现降耗?一句话,中国还没有到降耗的拐点,因为我们尚未发现有哪家重化企业拆掉了设备卖到非洲去,直到那一天单位能耗就真的降下来了。照我看至少也要再过三十年。
又如,“加强监管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这个问题早已经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了。政府提出的方案是要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节地型住宅,顾名思义就是高层楼房了,问题是中国的楼已经不矮了,还能高到哪里去?100层的大楼,其单位能耗是惊人的。还提出要面向大众建设普通商品住房,联系建设部前一段的规定,应该是90平米以下的住房。问题是普通大众也想住大点的房子,走出40平米的老房子,走进刚刚80平米的新房子,确实寒碜了点。廉租房在经济适用房之前提到,足见后者已经彻底破产了,经济适用房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错,何必“改进和规范”,直接取消为好。房子的问题不是什么政策能彻底解决的,庞大的需求是根本原因,政府与其专注于一些仅仅能够舒缓危机的政策,不如关心一下新建房屋的节能性、环保性问题,以及同房子密切关联的公共交通问题。
再如,“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多留点耕地当然很好,但一直认为中国凭本身这点耕地是不足以养活自己的,虽然单产在上升,但是需求也在上升,人们吃肉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饲料。水果蔬菜花卉都需要耕地,显然耕地会不足。了解中国国情的人都晓得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在种粮食,而除了粮食其它的作物并不需要如此多的耕地,与其费尽心机保护国内这点耕地,还不如到第三世界去控制多一些的种植业,如同美国控制巴西的农业一般。
还有,中医存废问题,理性的人都知道应该对中医持建设性的怀疑态度而不是整天抱着当宝贝,一有人批评就癫痫发作。“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不知道是什么人给加上去的,也许是领导人里面有人亲身体验了中医药的伟大效用吧。我不否认中医药可能有伟大效用,我只是认为应该首先实验验证一下,不要有个方子就当真。至少先验证安全性,不要继续让毒药害人。并且,要严厉打击以中医名义骗钱的江湖郎中(当然也该打击相对不那么多的西医假大夫)。
最后,提提我关心的教育问题。我并不太关心教育收费高的问题,毕竟根据我的经验,上不起学的是少数,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途径帮助他们。但是教育质量的下降,特别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则是一个很有可能的黯淡前景。都知道,除了北师大等寥寥数所名校,报考师范院校的基本上是高中学的不太好的学生,而其中大多数素质高的毕业生都不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小学与初中,我相当怀疑有些新毕业的小学教师自己在小学时排名能否在班级的前三分之二。究其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收入低,特别是小学教师,其它赚钱的机会少得多。勿怪现在没人从事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了。师范院校本来一直不收费,扩招的时候又开始收费,更加阻止学生报考。这个师范生免费的政策可谓相当好,不过还是不够,必须要提高教师工资,使他们即使不走穴,也能成为社会上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群才行。

2007年3月4日星期日

暖冬之雪

前天气象专业的一个师兄已经提醒了会下雨,然后转成可能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果然如此。还没到扬沙的季节,雨水很干净,雪也很白,落入积水即溶,落在没有积水的表面则积起晶莹的薄层,在北京有这样干净的雨雪天算是很难得。有冰水混合物铺在地上虽然非常滑,小店主用撮子就可以清理整洁,不像东北铲雪艰难。有雪景可赏,兼之空气也变得湿润清透,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元宵佳节。

欢迎到我新开张的blog

msn space 实在是太慢了
换个地方
虽说这里可能会被封
也无所了
反正本人在其它地方也有发敏感东西被封的可能